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张生贵

发布时间:2006-08-30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张生贵,1944年10月生,辽宁省鞍山市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82年10月~1984年9月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计算机技术),同年在陕西洛南参加工作,1976年回鞍,历任冶金部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院计算站技术员、工程师、计算站副站长、主任工程师、计算机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张生贵长期从事矿业CAD软件的开发与研制工作。1985年底研制成功并经冶金部鉴定具有国际水平的"矿山采剥计划微机CAD软件",在13个大型矿山应用,该软件1986年获全国冶金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89年国家级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三等奖。为实现矿山生产管理现代化,推动微机在矿山生产中的应用,他又开发了生产矿山编制年度、季度和月生产计划应用软件,解决了数字化仪器与高级语言接口这一关键问题,实现了在数字化板上用点菜单的方式直接编制采剥计划,提高数倍功效。这是矿业、计算机软件编制中的又一次突破,使我国大型冶金露天矿在"七五"期间实现了微机管理,达到了8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1989年开始,他又开发研制出"矿山地质、地形及测量验收、地质数据库"软件,使矿山地质工程及测量验收实现了计算机化。这是计算机在地质领域应用中的又一重大突破,该成果1993年被评为冶金部、辽宁省科技进步奖。1990年着手开发了"三角形地质模型软件及计算机生成带有汽车运输系统的优化境界软件",使我国矿山计算机应用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3年,提前3年完成了国家"八五"攻关计划,"深凹露天矿矿床模的建立"的课题。他先后解决了矿业软件开发的10多项关键技术,为我国冶金矿山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冶金战线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带头人,被国内同行公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知名专家。张生贵曾多次被评为鞍山市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专业技术拨尖人才、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冶金系统劳动模范,荣获国家教委和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才"奖牌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