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鞍山党史 > 历史事件

剿灭土匪“红眼队”

发布时间:2006-08-30 00:00|栏目: 历史事件 |浏览次数:

解放初期的台安地处九河下梢,多是水塘连片灌木丛生。因其地形地势复杂,多股不甘心失败的土匪得以占据地利优势,勾结地主恶霸特务,负隅顽抗。他们对于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充满着仇恨,于是不断造谣蛊惑,滋生事端。老百姓把这伙对新中国充满嫉恨的土匪特务,形象地称为"红眼队"。
  据台安县公安志的编撰者朱恩生介绍,1948年1月4日台安解放后,正面战场上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了,可不拿枪的敌人却仍然存在。有很多狡猾的敌人趁着新中国政权还不稳固之机,想方设法地搞破坏。1948年2月初成立的台安县公安局,第一批仅有38名公安干警,而他们面对的是106股共1055人之众的土匪特务。从1948年1月到1953年3月,台安县境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镇压反革命行动,其剿匪战斗的激烈程度不逊于正面战场。
猖狂
  朱恩生说:"解放初期,整个台安形势十分严峻,最难的就是打掉以老中正为首的土匪势力‘红眼队’了。"
  1948年春,正在开展土改的台安地区,部分区、村连遭土匪"红眼队"袭击。在当年4月,台安县委根据实地情况撤消了黄沙坨地区政府。原台安县参议会副参议长老中正,以为有机可乘,于是勾结地主李兴伍、徐尚清,联合匪号"大金字"的土匪徐贡元、段福利(匪号"利字"),组织起了"黄沙坨维持会"。这些乌合之众以国民党台安县参议会的名义写了一封申请书,送到敌占区辽中县国民党新一军军长手中,筹建土匪武装;接着,又在大汉奸于芷山之子于中谦的引见下,到辽宁省保安司令部申请武器。得到批准后,他们从国民党手中领取步枪150支、子弹1万发、手榴弹40枚、军衣50套,其中两个地主还出资购买了六O炮两门、轻机枪4挺、冲锋枪6支。这支盘踞在黄沙坨一带的土匪自封为"台安县保安队",老中正任支队长,于中谦任副支队长,下设3个中队,一个炮队,一个机枪班。一时间,这股土匪势力成了台安境内最为猖狂的"红眼队"。
  匪众纠合一处后,借着当时的动荡局面,他们插旗招兵,收买了一批土匪、地痞流氓,一度曾使队伍膨胀至240人。这支"红眼队"的土匪大多心狠手辣,不断有枪杀解放军战士、农会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的血案发生。最为猖獗时,"红眼队"以辽河为界,向对面北岸开炮示威。隔岸的小高力房和张荒地两村就有人在"红眼队"的轰炸中死去。现年53岁的台安县黄沙坨镇张荒地村村民刘胜喜向记者介绍,当年他的一位堂叔就是农会干部,"红眼队"列出了张荒地村农会干部、民兵等30多人名单,扬言要进行打击报复,要"抓一个,杀一个",气焰嚣张至极。
  台安县档案局的一份统计数据记录,老中正为首的"红眼队"在台安活动期间,共枪杀解放军战士、农会干部、土改积极分子82人,打伤60余人,抢劫粮食70万公斤,牲畜2700多头,鸡鸭上万只。
清剿
  打击"红眼队"的战斗开始于1948年5月,由第二任台安县公安局局长郁志方指挥。从解放军驻军308团抽调出一个排的兵力,又从土匪活动地区的民兵中队抽调了30多名战士,组成小分队,开始清剿"红眼队"行动。小分队指挥部就设在新开河小高力房村,并扩充了小高力房和张荒地两村的民兵力量。
  为了摸清敌情,郁志方局长从战士中挑选出河岸边长大、熟悉地形、水性极佳的侦察员周海波等7名战士,泅渡到辽河对岸,深入土匪中,抓捕"舌头"(指散兵游勇,从其口中得到侦破线索)。过河之后,这7名神勇的公安战士埋伏在蚂蚁庙子屯西,辽中县通往黄沙坨地区的乡间小路两侧一片刚刚冒青的高粱地中。不久,他们就截获了前往辽中县国民党新一军军部办事返回的车辆,除抓获3名土匪之外,还从对他们的就地审讯中得到重要情报:"红眼队"的兵力、火力和活动规律,以及"红眼队"的靠山——国民党新一军的基本情况。这次行动,为剿灭"红眼队"摸清了底数。
  公安人员一方面配合大部队剿灭敌残余势力,提供情报,另一方面,根据当时斗争形势和"红眼队"内部的一些矛盾,侦察人员制定另一套作战行动方案。他们决定擒贼先擒王,惩处罪魁祸首,以便震慑匪众的嚣张气焰。"红眼队"小分队队长李宝玉家住今黄沙坨镇鲇鱼村潘家窝堡屯,自幼游手好闲,而且心狠手辣,自从投靠老中正的"红眼队"后,更加有恃无恐。李宝玉先后4次带领匪徒跨过辽河窜入小高力房村,向村民索要金、银、大烟土等财物,将农会会长等4名干部绑架走、毒打数日。无恶不作的李宝玉既是众匪徒们中的"楷模",也是百姓深恶痛绝的所指。
  1948年6月的一个阴雨天,从群众举报中郁志方局长得知,李宝玉带了一个女人偷摸回到大张村家里。于是,我公安机关当即派出两名侦察员和小高力房农会干部、民兵,将原以为借着天色可以在家安稳呆上一天的李宝玉抓获。第二天,小高力房村召开群众大会,将这个恶贯满盈的匪首就地正法,群众为之拍手称快,一度猖獗的土匪活动,也因李宝玉的处决收敛了很多。
  为了堵截"红眼队"对于辽河北岸的骚扰,公安局部署民兵警力,在辽河北岸近15公里的大堤上布置岗卡,以张荒地渡口为中心,昼夜监视南岸土匪行动,发现匪情立即出击。同时,我公安又在土匪活动区建立了秘密联络点,随时通报土匪行踪,随时进行剿灭活动。群众力量动员起来之后,剿匪行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了。
  当年在"红眼队"出没最为频繁的大张村,苦大仇深的老贫农李春江家成了公安小分队的联络点。在李家猪圈顶上以立秫秸为信号,秫秸立着的时候表示平安无事,秫秸放倒就表示"红眼队"进村了。一天上午,李春江发来信号,3名土匪潜入大张村地主胡尚义家中。侦察员周海波和其他6名战友再次渡河,和张荒地民兵队长丁占魁等埋伏在李春江家中。时近中午,3名喝成烂泥的土匪将3支长枪往炕头一撂,就倒头睡去,一觉醒来时,已经被我公安战士抓获。
  又一天,老中正派出5名土匪到离张荒地渡口较远的蚂蚱庙屯打探风声。接到群众举报的公安局侦察员宋高带领6名战士,和张荒地村农会会长张喜贺等连夜进入蚂蚱庙屯,将尚在梦中的5名土匪悉数抓获。稍加审讯教育后,睿智的公安战士又将其中四人放回,给老中正代口信:"如不投降,死路一条。"打那之后,"红眼队"惶惶不可终日,不敢轻易靠近辽河岸畔了。
散伙
  1948年9月上旬的一天,公安局侦察员和驻军308团一个班渡过辽河,徒步8公里深入敌人心脏———黄沙坨道德会,拉开抓捕老中正的行动。不料,老奸巨滑的老中正预感末日将至,提前换了住所。同年10月,老中正土匪残部在国民党二十五军的护持下,进入台安县城,仅仅呆了4个小时,就被我解放军击退,老中正带领残兵仓皇逃回辽河南岸。老中正在他后来被捕的供词中这样描述当时的绝望:"武装人员损失伤亡殆尽,很难整顿……"
随着对胜利果实的巩固,后来,失去希望的"红眼队"已经心惊胆寒,溃不成军了。1948年10月末,老中正的靠山———国民党新一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击溃。1948年11月1日,在浑河东岸大马峰泡村骆驼背屯,老中正伙同张达、徐贡元等土匪头目秘密召开了一个散伙会议,第二日,这些土匪头目便逃往外地,各寻生路。至此,老中正的"红眼队"彻底瓦解。
挣扎
  老中正的"红眼队"覆灭后,许多曾明目张胆的土匪恶霸不得不隐匿民间。但因当时许多土匪头目流窜外逃,让这些隐蔽起来的残余分子死不甘心,他们开始从事秘密的破坏活动,常常造谣鼓惑群众,扰乱民心。
  比如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台安境内的残余"红眼队"成员就曾一度兴奋不已。他们认为,解放军的视线被朝鲜战场牵制,无暇顾及国内稳定,正是蓄势反攻的大好时机。颇有些幸灾乐祸的"红眼队"残余还处心积虑地编排了一些顺口溜。
  台安县台东区79岁老人冯骐海对于当年一些谣传流言还有所记忆,其中一个是这样的:"朝鲜人被打死,中国人要挨杀,共产党的钱,马上不好花。"冯骐海老人介绍说,当年关于鞍山的谣传也不少,说美国飞机到沈阳扔下传单警告说要轰炸沈阳、鞍山,鞍山的住户有一大半没有了。大工厂里的工人,男的拆搬机器,女的不上班,全在收拾东西准备搬家。
  "红眼队"的谣言攻势很快被粉碎。当年作为"红眼队"第三把交椅的徐贡元,虽然化名郭长祥后逃至盘山境内,1951年10月又改名宋殿元逃至内蒙古阿荣旗隐居,最后还是被群众举报了藏身地,公安干警远赴内蒙古将其抓获。徐贡元的落网大大振奋了人心,台安全县为志愿军捐款达21亿元东北币,500多名青年参加了志愿军。"红眼队"残余的最后一次挣扎破灭了。1959年11月29日,化名为李铭新的老中正在清源县潜伏10年之久后,被我公安机关抓获归案。至此,对建国后台安地区最大一股土匪势力的剿灭战斗,圆满画上了句号。

剿灭土匪“红眼队”(图1)
1951年9月,镇压反革命战斗结束后台安公安局全体合影

剿灭土匪“红眼队”(图2)

一纸通行证有效防止了余匪向外逃窜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