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名胜古迹

清凉山(三)

发布时间:2017-04-10 00:00|栏目: 名胜古迹 |浏览次数:

“白云谷”,俗称“头道沟”,人们把这个景区又称为“上院”。因为在古代,清凉山的山上和山下各有一座较大的道观,山脚下的一座叫“下院”,山上白云谷中的一座叫“上院”,又叫白云观,所以习惯上称白云谷为“上院”。“上院”是清凉山“看点”较多、也是最主要的一个景区。

在白云谷的沟口向东遥望可见一座山峰,山势陡峭而起伏,岩石裸露而秀美。如果把这座山峰比作一个美男,那岩石就是美男身上健美的骨胳。最让人称奇的是无论早晨还是傍晚,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即使山下云雾缭绕,能见度很低,但是仍然能遥望到那里秀美起伏的山峰,极象是一个仰卧熟睡的美女,轮廓清晰,睡姿优美。于是人们就把这位“睡美人”叫做“清凉仙子”。

在白云谷沟口,地势比较开阔的地方,自南向北,由许多自然巨石垒成的一道石墙,跨过小河,横亘在那里。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所谓“拦马墙”。相传是唐王李世民征东时,在这里筑就此墙,以屯兵圈马。“拦马墙”很高、很厚,也很有气势。据20世纪70年代实测数据记载,那时“拦马墙”的底宽约6米,残高2米,长约130米。但由于连续多次的山洪暴发和泥石流的破坏,它的轮廓和规模已经越来越小了。

从“拦马墙”沿着小河向上游走出大约200米,就可以看到远近闻名的“葬马石”。关于“葬马石”在当地流传着两种传说。

一说唐王李世民征东时,以薛礼为元帅。薛礼和敌方大将盖苏文在清凉山下激战,盖苏文不敌薛礼,落荒而逃。薛礼快马加鞭追至清凉山下,见盖苏文要逃进深山,急忙搭弓射箭,谁知此时战马失了前蹄,薛礼一箭射空,让盖苏文逃掉了,箭射在了清凉山白云谷的悬崖上,虽然没有将悬崖射透,但是却在悬崖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方形窟窿,这就是所谓的“箭眼”。如今,站在山下仍然清晰可见。多少年来一直陪伴着薛礼南征北战的战马见自己有负主人,心中十分愧疚,乘主人不备,一头撞向山中的一块巨石,葬身于巨石之中。后来人们就把这块石头称作“葬马石”。

另一说明末清初时,“老罕王”也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为争夺辽东,与明军大战于清凉山下,努尔哈赤心爱的战马中箭死去,老罕王十分悲伤,便将其厚葬在水草丰厚的小河边,并在葬马处置此石为碑,故称为“葬马石”。

这些传说也从侧面证明了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的清凉山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20世纪80年代末,当地的一位石匠见河边这块巨石石质极佳,便想将其劈开用来砌墙造屋。谁知石开之时,发出一声巨响,飞出一道红光,石匠当场吓晕,大病一场。后来村民们发现被劈开的巨石两个剖面上各有一匹“奔马”。“奔马”头部高扬,马尾翘起,四蹄腾空。于是人们便说这就是当年薛礼的“葬马石”,也有人说是老罕王的葬马处。 现在这块被劈成两半的巨石,一半仍矗立在小河边,另一半则倒卧在河中。看过“葬马石”的人,无不为这匹忠于主人的烈马而惋惜和慨叹。

“卧象石”就是路边象是一头卧躺着的大象的巨石。

“狮子崖”就是“卧象石”右侧上方象是一匹雄踞的狮子的山峰。

据说古时候清凉山里盘踞着一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危害地方。有一天,观音、普贤和文殊三位菩萨经过清凉山,见山中有一股恶气升腾,知是恶龙兴妖作怪。于是,文殊菩萨先降下坐骑镇住恶龙龙头;接着普贤菩萨降下坐骑镇住恶龙身子;最后观音降下莲花镇住恶龙尾巴。从此,清凉山物阜民丰,成为太平世界。因为恶龙的尾巴一直延伸到沟里的“白云观”,所以观音菩萨降下的“莲花”就在那里的“观音阁”下,也是岩石天然形成的。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当地村民要扩展进山道路,想把“卧象石”用炸药炸开,谁知凿好了炮眼放进炸药之后,接连点火3次,结果都是“哑炮”。于是再也没有人敢去点炮了。所以,“卧象石”至今还是完整无损地躺卧在这里,在它身上留下的“炮眼”仍然清晰可见。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