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名胜古迹

清凉山(四)

发布时间:2017-07-03 00:00|栏目: 名胜古迹 |浏览次数:

清幽谷俗称“二道沟”,以山高谷长、清静幽深而得名,是清凉山的又一个重要景点。“清幽谷”有3个主要特点:一是石崖陡峭,壁立千仞;二是巨石嶙峋,千姿百态;三是木兰遍山,幽谷飘香。

大明崖俗称“大明砬子”。让人称奇的是,它完全由一整块巨大的岩石组成。高80余米,宽50余米。虽称不上“壁立千仞”,但也算是“屏藩独峙”。在它的崖壁表面,有的地方水平如镜,有的地方突兀隆起,既象抽象的壁画,又象高浮雕作品。 在大明崖上,基本没有土壤,然而,却顽强地生长着为数不少的松树,也间生着一些杂树。很多去过鞍山千山的人都知道,在千山的一处石壁上,也生长着一棵扎根于岩石的松树,那棵松树被人们命名为“可怜松”,并由此而名声大噪。然而在清凉山,这样的“可怜松”何止万千。由此可见清凉山的生命万物是多么旺盛而顽强。

据说“大明崖”还有一个神秘的现象,曾经有人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在岩面上看见过佛的头像,因此,人们又称它为“佛光崖”。

从大明崖继续前行,就是“清凉寺”,这是清凉山较大的一座寺庙。它地处山谷之中,苍松环绕,青山四合,殿宇依山临涧,金碧错落,与峰壑浑然一体,颇有点“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清凉台”位于清凉寺不太远的一处山凹中,周围古树蔽日,老藤缠绕。它是清凉山中最大的一块天然巨石,据行家估算,其重量至少在5万吨以上。从远处底部看,“清凉台”好象一个大元宝;到了跟前看,其实是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块,它的四面如刀劈斧削般方方正正,令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传说“清凉台”是仙人憩息之所,据说上面冬暖夏凉,是躲风避暑的好去处。

清凉山还有一处景观,从远处看,很象一顶古代武士的头盔,所以得名“帽盔山”。传说当年唐王征东时,有一次打了败仗,逃至帽盔山上,由于鞍马劳顿,在山顶上睡着了。唐王睡得正香的时候,忽然感到皮肤发痒,好象有虫子在叮咬,就本能地用手在发痒处掐了一下,但却觉得心血来潮,再也睡不着了,他睁眼一看,敌兵已追到山下,唐王大惊,慌乱中顾不得戴上头盔,率领将士从山的另一侧逃走了。由于唐王的头盔遗落在山顶上,后来这座山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人们因此叫它“帽盔山”了。

石湖瀑布位于清凉山南麓,是清凉山的精华所在。石湖瀑布所在的“石湖沟”,沟长约1000米,峡谷两侧峭壁危岩,草木葱茏,中间断崖层层,巨石卧谷。发源于清凉山岱王庙的泉水,流至石湖沟后,突遇断崖,骤然跌落,清流触石,回流激注,不知几万年,在多处断崖下冲击出一处处石潭。这些石潭的边缘多呈圆形,底部略尖,形状似锅,所以当地人称它“石湖锅”。

石湖瀑布共有7叠,“七瀑七潭(锅)”,首尾相连,长约500米,总落差100余米,是辽宁省内最大的天然瀑布。

传说天上王母娘娘不慎将一串玉链遗落人间,这串玉链有7颗玉珠,用银线穿缀,掉到石湖沟后,7颗玉珠变成石潭,银线变成了飞瀑,就成了现在的“石湖锅”。七仙女听说王母娘娘的玉链遗落人间后,主动请缨到凡间去寻找,找到玉链后,发现玉链已经变成了“石湖锅”。七姐妹见“石湖锅”里碧水清澈,四周景色迷人,于是就“一人一锅”下到水中沐浴嬉水,后来相沿成习,每隔一段时间便来一次。

石湖瀑布风景区有“三高”:“高山流水”、“高峡平湖”、“高山湿地”。

“高山流水”说的是石湖瀑布飞流直下,接连不断形成“七瀑七潭”,这种山水风光实不多见。

“高峡平湖”说的是瀑布最上端的“石湖水库”,水面波平如镜,百鸟飞嬉,水中锦鳞游泳,波光跃金,又是一处佳景。

“高山湿地”说的是清凉山南麓,在海拔800余米的高处有一湿地,这种“高山有湿地”的特殊地貌,在辽宁省内绝无仅有。这里水草丰美,遍地黄花,两山合抱入口,周围青山笼绕,犹如“世外桃源”,鲜为人知。在“高山湿地”两边建有“珍稀林木种子园”,园内育有果松、刺楸等地方名贵树种。

在高山湿地上面的岱王顶,原来有一座古庙,叫“岱王庙”。相传当年唐王征东时被困于此,经一李姓山大王解救,才得以突围脱逃。后来唐王下昭封其为“岱王”,实际上仍是“山大(代)王”的意思。岱王死后,唐王又下旨为其修建了“岱王庙”,纪念这位“救驾有功”的山大王。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