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雕。又称"圆身雕",属三维立体雕刻。前后左右各出图案,观赏圆雕作品不分正、侧面,可从四周上下任何角度欣赏,器如实物,有实在的体积,仅是比例差异而已。
内雕。是比较复杂的工艺,在一块玉料上雕刻里外二层、三层或更多层景物,玉雕业称其为"绝活"。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工具落后和工艺尚不娴熟,内雕技艺一直空白。20世纪70年代后,经积极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代表性作品有李洪才大师设计的"俏色蝈蝈篓"等。
从历史价值来说,岫岩玉雕有5000余年的历史,和中国玉的历史紧密相连,体现了中国玉的传统文化和深厚内涵;从艺术价值来看,岫岩玉雕整体上要求平衡、稳重、比例匀称、光滑;讲究古朴、典雅、华美、大气,完全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每件作品艺术含量非常高,都是精美的艺术品;从经济价值来看,岫玉玉雕是传统出口品种,为岫岩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
2006年5月20日,岫岩玉雕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岫岩玉雕工艺传承人的谱系分为四代:第一代代表人物李德纯;第二代代表人物李富;第三代代表人物贺德胜、李洪才、刘葆伟、张玉珍;第四代代表人物王运岫、孟显洪、车绍国、杨成学。
2007年6月5日,王运岫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素活传承人。
王运岫
王运岫,男,满族,1956年出生于岫岩镇。14岁即从事岫岩玉雕事业,后拜贺德胜为师,专攻素活雕刻,为现今岫岩玉雕素活工艺传人。
岫岩玉雕按传统工艺分为五大类:花鸟、人物、动物、花卉、素活。素活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按金字塔排列,它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如按五颜六色的花儿来形容,它就是花丛中的奇葩。所谓"素活",指仿制秦汉以前的炉、瓶、鼎、薰等宫廷中的古器物。它的制作讲究平衡、稳重、比例匀称、圆润光滑,文饰讲究古朴、典雅、华贵,其工艺难度非常之大。
自从岫岩玉雕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后,岫玉素活这朵奇葩的执著守护者——王运岫,就成了关注的焦点。他因玉雕技艺高超,被辽宁省文化厅评定为辽宁省优秀民间艺术人才。
他独自设计雕刻的作品"祈年殿"在全国第一届玉雕精品"天工奖"评比中,被评为精品奖;设计并参与制作的作品"天鸡樽"获辽宁省"玉玦杯"玉石雕刻大赛银奖;作品"太平有象樽"获中国石雕、玉雕作品"天工奖"优秀作品奖。他的作品累计获奖20余项,有近百件玉雕素活作品被赏识家收藏。
岫岩玉雕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岫岩玉雕素活作品代表辽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面向世界展示风采等一系列大事的背后,无不倾注着王运岫的心血。王运岫在他的素活人生道路上,成就了美感、造就了辉煌,正如一位友人赠给他的那首藏头诗所说的:
运刀数载刻春秋,岫绽奇葩荟萃道。
玉透玲珑赢天下,雕呈小巧震神州。
素含风雅香炉碧,活现灵光古鼎幽。
大话民间寻异士,师怀绝技世人求。
"天下之美玉为先,中华美玉出岫岩",这就是对岫岩玉雕的生动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