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城县志》记载,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时,温泉即已发现。据裨史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至此并赴泉"坐汤"( 当地人称"沐浴"为"坐汤"),浴后大悦,并立"祈愿亭"以资褒奖。辽、金时曾在此设"汤池县",县以泉而得名。据传,金太宗也曾来这里"坐汤"。温泉附近有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所立"娘娘庙碑"。明崇祯年间,汤岗子温泉以其"名池秀峰"之誉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争相进香,各地商贾也云集于此。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三次回盛京祭祖,途经汤岗子也曾驻跸沐浴。
温泉附近现遗有"重修龙王庙"残碑一块,依稀可辨认:"重修龙王庙碑"及"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60年)"字样。据此,可认为此处曾建有一座龙王庙,建、毁于何时已不可考。据口碑资料,在今温泉水库附近确有龙王庙遗址。建庙时间至少在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60年)以前。
晚清以来,汤岗子温泉"目睹"了日俄侵略者在东北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
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和俄军先后占领汤岗子地区,侵略者看中了这里神奇的泉水,建立了官兵疗养所,以供将兵疗伤。1904年,俄军库洛巴特钦将军在汤岗子温泉地设立官兵疗养所。1905年8月30日,日军大山大将的总司令部自大连(图库)移设于此地半成的房屋,谓"满州军总司令部",并把此地兼做"陆军转地疗养所"。
民国初年,日本的"满铁株式会社"设计并建造了以温泉为中心的大公园,当时公园面积已达536764平方米,成为当时伪"满洲国"著名的游乐场所。日本裕仁天皇的叔叔、二弟、三弟及日本驻奉天(今沈阳)总领事大桥东一等都曾数次来此避暑享乐。
20世纪初期,满铁又修建了玉泉馆和对翠阁。1931年11月13日,溥仪曾到这里的对翠阁楼上住了一个星期,又于1932年3月6日,在由旅顺(图库)赴长春(图库)的途中,偕同皇后婉容及满清遗老遗少第二次来到汤岗子,下榻对翠阁。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沧桑的汤岗子温泉又一次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最大的疗养胜地和慢性病治疗中心。这里是国家卫生部认定的中国物理康复医师培训基地,同时也是辽宁省康复中心及辽宁省康复医学研究会所在地,中华医学会的《中华理疗杂志》编辑部也设在这里。
20世纪20年代初,一处较大的泉眼之西建造了一座龙泉别墅。据说,此别墅是当时的东北军政首脑张作霖为其三姨太所建。
张作霖原籍辽宁海城,海城距汤岗子温泉不到40公里。年轻时代的张作霖就对汤岗子温泉早有耳闻。因此,发迹后在此地为其家人修建了这座别墅,供家人休息度假之用。
龙泉别墅是一座中式建筑风格十分明显的建筑物。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座北朝南,属中式歇山顶建筑,共三层,为砖木结构。屋面为黑灰筒瓦。三层正脊均建成花洞式,脊端装饰有龙尾正吻。各层垂脊均塑有垂兽,飞檐角脊上塑有走兽。山墙上开有天窗,两山博脊,垂檐下沿博脊饰以彩色防水油漆。主墙为一色青砖,建筑西侧有悬山二坡,顶青砖青瓦,一层厢房,其东面主墙内为通长走廊,西侧设7个11.2平方米的房间。主楼有28个房间。进入正门有小正厅,对面为通向楼上的楼梯,东西贯通走廊。南侧为房间,房间修饰设施均为普通抹灰刷浆白墙,木制地板。28个房间中,其中10个为普通房间,另有10个较高级房间,用以接待"满铁"中国职员、官员。
汤岗子温泉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众多,犹如世外桃源。这里林木葱郁、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塔亭相映,一片湖光山色。末代皇帝洗浴过的"龙宫",至今保存完好,室内有"扬帆远航"、"鸳鸯戏水"和日本民间故事的彩壁画,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