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物产特色

海城高跷秧歌

发布时间:2015-03-11 00:00|栏目: 物产特色 |浏览次数:
级别:国家级
类别:民间舞蹈
地区:海城市各镇区及周边市县
代表性传承人:邢传佩、杨敏
海城高跷秧歌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演变,已经形成了舞蹈、杂技、音乐、小戏于一体的表演形式。
海城高跷秧歌表演大致可分三种:一种是以舞为主,动律带"艮"劲。另一种是演员唱功好,以唱见长。第三种是演员唱、扭、浪条件稍差,唯跷功较好,一遇"赛会"(艺人叫"对会",即两队以上的高跷队碰头),为了争取观众,压倒对方,就"下武场"(带有杂技性的跷功表演),整个高跷队演下叉,在地面表演"地工剪"、"跌蛤蟆"等跷功技巧。
海城高跷表演形式,从活动"起鼓"计算顺序,可分为"过街楼"(艺人也叫街趟子),接着在"大场"表演前"骑象"(也有的叫"上象"或称"拉大象"),同时唱"预鼓皮儿"(实为秧歌帽),依次进行"大场"、"小场",有时表演"下武场"。海城高跷动作扎实有力,扮相精神,造型惊险,人物朴实,传情到位。其舞蹈特征时而轻歌曼舞,时而火爆热烈。
海城高跷秧歌是海城地区最流行、最大规模的民间舞蹈,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民间艺术。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